中国报告大厅网讯,截至2025年8月,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.7万亿元,同比增长3.5%,其中出口15.3万亿元,增幅达7.3%。这一数据折射出中国外贸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展现的韧性与活力,同时也为观察当前产业布局及全球市场动态提供了重要窗口。
一、政策驱动与产业优化:外贸增长的核心引擎
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《2025-2030年中国外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》指出,我国外贸稳中有进的成绩单背后,离不开持续强化的政策保障体系。自2024年四季度起,中央及地方协同发力,通过多轮稳外贸政策培育新动能、降低企业成本,并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。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支持力度,前7个月短期贸易险承保规模突破5735亿美元(同比增长14.7%),外贸领域新增贷款超7000亿元。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,为外贸主体“稳订单、扩市场”提供了关键支撑。
二、国际合作深化:外贸格局的多元化拓展
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,我国通过深度参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等机制,加速构建多元化的国际市场网络。数据显示,2025年前7个月,我国对新兴及其他市场的进出口占比升至65.5%,较去年同期提升0.9个百分点;其中东盟、非洲市场表现尤为突出,分别增长9.4%和17.2%。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贸易额占比进一步扩大至51.7%,印证了中国外贸合作网络从传统路径向更广阔空间延伸的趋势。
三、新动能培育: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
高技术产品出口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动力源。前7个月,机电产品出口规模达15.42万亿元(占比60%),同比增长9.3%,智能家居、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品类增速显著领先整体水平。同时,市场活力持续释放,全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总数突破65.4万家,其中近九成为民营企业,印证了中小企业在产业链升级中的关键作用。这种“向上向新”的动能结构转型,为外贸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提供了坚实基础。
2025年的中国外贸发展呈现政策支撑、市场多元与产业升级三重驱动特征。尽管全球贸易仍面临关税壁垒加剧、供应链波动等风险挑战,但通过深化高水平开放、巩固产业链韧性,我国外贸有望在复杂环境中持续稳量提质,并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多确定性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