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报告大厅网讯,——全球200余名专家共聚天津研讨三维集成技术 助推先进制程升级

  【行业聚焦】在AI算力需求激增、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的背景下,202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迎来关键转折点。根据最新数据显示,低温键合3D集成技术作为延续芯片性能提升的核心路径,正成为各国政策扶持重点。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显示,2024年中国先进封装市场规模已达186亿美元,同比增长27%,其中三维集成技术投资占比突破45%。在此背景下,2025年8月3-4日于天津举办的国际低温键合3D集成技术研讨会(LTB-3D 2025),以"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"为核心议题,吸引了来自英国、新加坡等6国200余位专家及企业代表参与,共同探索半导体制造新范式。

  一、半导体技术突破与政策支持:低温键合3D集成研讨会的全球影响力

  本次会议由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等六家机构联合主办,汇聚了包括20所国际顶尖高校和1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的研发力量。数据显示,本届大会共设置六大核心议题,覆盖表面活化键合、混合键合工艺、新型材料开发等领域,通过主旨报告、技术展览等形式输出超30项创新成果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是该系列会议创办18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,标志着中国在半导体先进封装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。

  二、半导体产业政策驱动:低温键合技术成为全球研发焦点

  研讨会上展示的最新数据显示,采用低温键合工艺的三维集成芯片良率已突破92%,较传统方案提升30%以上。与会专家指出,在各国政府推动下,该技术正加速产业化进程:美国CHIPS法案为相关材料研发提供15亿美元补贴;欧盟"地平线计划"将异质集成列为优先领域;中国《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》明确要求2026年前建成3个国家级三维封装创新中心。这些政策红利推动全球低温键合设备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8.7亿美元,预计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将超35%。

  三、半导体材料与工艺革新:新型键合技术突破应用边界

  会议重点探讨了原子扩散键合、翻转3D(F3D)等前沿技术。实验数据显示,采用表面活化室温键合方案的功率器件导通电阻降低40%,同时实现晶圆级封装厚度缩减至5微米以下。在异质集成领域,氮化镓与碳化硅融合工艺使射频芯片性能提升2倍,相关成果已应用于6英寸量产线。设备厂商展出的最新超声键合机台,将对准精度控制在±1μm以内,配合智能检测系统可减少30%的生产损耗。

  四、半导体产业链协同: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技术转化

  本届会议参展企业覆盖金刚石材料、键合设备等全产业链环节。统计显示,参会企业中45%已启动低温键合产线建设,28家企业与研究机构签署联合研发协议。特别在AI芯片领域,采用3D混合键合的边缘计算模组,在2024年实现量产并进入自动驾驶市场。产业代表透露,预计到2026年将有超过15条晶圆级三维封装产线投入运营,形成千亿级市场规模。

  【趋势展望】随着各国半导体政策持续加码,低温键合3D集成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。数据显示,该技术可使芯片堆叠层数突破8层极限,为7nm以下先进制程提供成本可控的解决方案。预计到2030年,三维集成技术将贡献全球芯片性能提升的65%,成为半导体产业跨越"后摩尔时代"的核心引擎。此次天津会议不仅展现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创新实力,更通过国际协同研发机制,为构建开放包容的半导体生态注入新动能。(数据来源:会议官方统计及行业公开资料)

Copyright © 2025 宇博产业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.  闽ICP备09008123号-1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闽B2-20250677

在线咨询
400-817-8000
顶部